欧盟将医疗器械分为几类

·

欧盟将医疗器械分为几类?这是许多医疗器械制造商、进口商以及医疗行业从业者经常提出的问题。

了解欧盟医疗器械分类体系对于产品合规上市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认证路径的复杂性,也直接影响着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时间和成本。

一、欧盟医疗器械分类体系概述

欧盟通过医疗器械法规(MDR, Regulation (EU) 2017/745)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分类。

该体系并非随意划分,而是基于一系列规则,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与人体的接触时间及侵入程度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

其核心目的是确保所有投放欧盟市场的医疗器械都具有高水平的安全性、健康保护和性能。

二、具体的医疗器械分类等级

根据MDR附录VIII的分类规则,欧盟将医疗器械分为四个主要类别,风险等级从低到高排列。

第一类是I类医疗器械,这类产品风险最低,例如非无菌的检查手套、普通眼镜架、非电子轮椅等。

值得注意的是,I类中还包括具有测量功能的I类(带测量功能)和灭菌的I类(无菌)特殊子类。

第二类是IIa类医疗器械,属于中等风险产品,典型代表包括助听器、血液透析设备以及短期使用的牙科填充材料等。

这类设备通常用于短期使用(少于30分钟至最多30天),但其风险可控。

第三类是IIb类医疗器械,属于中高风险产品,例如长期使用的隐形眼镜、呼吸机、输液泵和X光机等。

它们大多用于长期使用(超过30天),其故障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第四类是III类医疗器械,这是风险等级最高的类别,通常用于支撑或维持生命,其故障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健康严重恶化。

常见例子包括心脏瓣膜、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式除颤器和脑脊液分流器等。

三、医疗器械的分类规则与依据

MDR附录VIII详细列出了22条分类规则,这是确定产品类别的核心依据。

这些规则综合考虑了多个维度,首先是产品的侵入性,即是否侵入人体以及侵入的途径(如通过体表、手术侵入或植入)。

其次是接触时间,分为瞬时使用、短期使用和长期使用,接触时间越长,风险通常越高。

此外,是否含有药物成分、是否具有能量源(如电能)、是否用于诊断或控制生理过程等,都是重要的判断因素。

制造商必须根据这些规则对产品进行自我评估,但III类和高风险IIb类产品通常需要公告机构的深入审核。

四、分类对制造商的意义与合规流程

正确分类是医疗器械进入欧盟市场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它直接决定了产品需要符合的符合性评估程序、需要公告机构介入的程度以及技术文件要求的深度。

例如,I类低风险产品通常可以进行自我符合性声明,而IIa、IIb和III类产品则必须由欧盟指定的公告机构进行审核并颁发CE证书。

分类也影响着上市后监督(PMS)、 vigilance(不良事件报告)和产品追溯的要求,风险越高的产品,其监管要求越严格。

因此,制造商在产品研发初期就必须明确其分类,以规划正确的合规策略和预算。

五、总结

总而言之,欧盟将医疗器械分为I类、IIa类、IIb类和III类四个等级。

这一基于风险的分层管理体系,旨在通过差异化的监管要求,确保所有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最终保障患者和用户的健康与福利。

对于企业而言,深刻理解并准确应用这些分类规则,是成功开拓欧洲市场的基石。

免责声明:仅供参考,本文作者及发布平台不承担因参考本文内容而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