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医疗器械类别是理解和进入欧洲市场的关键第一步。
对于任何希望将其医疗产品销往欧洲经济区(EEA)的制造商来说,准确理解和划分欧盟医疗器械类别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决定了后续符合性评估的路径和市场准入的进程。
一、欧盟医疗器械分类体系的核心:风险等级
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根据产品固有的风险水平,将医疗器械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别。
这个分类系统基于一系列规则,综合考虑了器械与人体接触的持续时间、侵入性、是否含有药物成分、是否具有能量源以及是否用于诊断或治疗等重要因素,风险从低到高依次为I类、IIa类、IIb类和III类。
二、详解四大医疗器械类别
接下来,我们详细解读这四大类别,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判断。
1. I类医疗器械
I类器械是风险最低的类别,通常为非侵入性或仅接触完好皮肤。
例如,非无菌的压舌板、轮椅、眼镜片、可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等都属于此类,值得注意的是,I类中还有无菌和具有测量功能的特殊亚类,它们需要公告机构的介入。
2. IIa类医疗器械
IIa类器械属于中等风险,通常为短期使用(少于30分钟)的侵入性器械。
常见的例子包括助听器、血液透析设备、导管、以及一些诊断设备,这类器械需要公告机构进行符合性评估。
3. IIb类医疗器械
IIb类器械属于中高风险,通常为长期使用(超过30分钟)的侵入性器械,或用于控制或交换体内重要物质。
例如,呼吸机、输液泵、人工关节、重症监护设备等都被划归为此类,它们同样必须经过公告机构的严格审查。
4. III类医疗器械
III类器械是风险最高的类别,通常用于支持或维持生命,或其失效会带来极高的风险。
心脏瓣膜、可吸收式缝合线、脑脊液分流器、以及含有药物的器械等都属于III类,这类器械需要最严格的符合性评估程序,包括对技术文件和临床证据的详尽审查。
三、如何确定您的医疗器械类别?
确定医疗器械的类别是制造商的首要责任。
制造商需要依据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附录VIII中的分类规则,对产品进行自我评估,由于规则复杂且交叉,建议咨询专业的法规事务顾问或公告机构,以确保分类的准确性,错误的分类可能导致严重的合规问题和市场延误。
四、类别对市场准入流程的影响
医疗器械的类别直接决定了其符合性评估的路径。
I类器械(除特殊亚类外)通常可以进行自我符合性声明,而IIa、IIb和III类器械则必须由欧盟指定的公告机构进行审核和发证,类别越高,所需的临床证据和技术文件就越严格,审核过程也越漫长和复杂。
五、总结与建议
正确理解欧盟医疗器械类别是成功获得CE标志、进入欧洲市场的基石。
制造商应在产品开发初期就着手进行类别判定,并据此规划相应的合规策略,由于MDR法规的要求更为严格,建议企业积极寻求专业支持,确保整个流程的顺畅与合规,从而顺利开拓欧盟市场。
免责声明:仅供参考,本文作者及发布平台不承担因参考本文内容而产生的任何责任。